消费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消费又分为
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前者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
劳动的使用和消耗。后者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
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消费是恢复人们劳动力和劳动
力再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经济学家曼昆说:“消费是家庭除购买新
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物品”包括家庭购买的汽车与家
电等耐用品,以及食品和衣服等非耐用品。“服务”包括理发和医疗这
类无形的东西。马克思说:“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它也不能停
止生产,因此,每一个生产过程,从经常的联系和它的不断更新来看,
同时也就是再生产过程。”也就是说,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
分,离开消费,社会再生产便无法继续进行。消费既是生产的起点,也是
生产的终点。
宏观经济学中,消费是指某时期一人或一国用于消费品的总支出。
严格地说,“消费”仅指这一时期中那些完全用掉了的消费品。消费支出
包括所有已购买的商品。
著名经济学家曼昆说:“大多数人都想提高他们所消费的物品的数量和质量——度更长时间的假、开更豪华的车,或者在更好的餐馆吃
饭。人们消费的之所以比他们想要的少是因为他们受到收入的约束,或
者说是限制。”
走进商店时,你会见到成千上万种可以购买的物品。然而,由于财
力是有限的,你不能买想买的一切。因此,你会考虑各种可供销售的物
品的价格,并在你既有的财力下购买最适合你的一组商品。
经济学中有一个重要原理,那就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当消费者购
买某种物品时,他只能少购买其他物品。当他把更多时间用于休闲并用
更少的时间工作时,他的收入就会减少,并只能减少消费。当他把收入
更多地用于现在并减少储蓄时,他就必须接受未来的低消费水平。
这里有一个重要概念——预算约束线。预算约束线是指对消费者
可以支付得起的消费组合的限制。预算约束线表明消费者在收入与物
品价格既定时所能买得起的物品组合。但是,消费者的选择不仅取决于
他的预算约束线,还取决于他对两种物品的偏好。消费者的偏好是指提
供给消费者的两个不同的组合,他将选择最适合他爱好的组合。
那么,什么是消费水平呢?消费水平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年内平均消
费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额,同时也可以用来指一国的消费总规模,即社
会总消费。什么是消费者价值呢?消费者价值是指消费者从某一特定产
品或品牌中获得的一系列利益。消费者消费的过程就是寻找消费价值
的过程。消费价值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所带来的效用的需求程度,是消费
者面临某一商品时选择购买或不购买,选择此商品而不是另一个商品,
选择此品牌而不是另一个品牌的主要原因。
20世纪30年代以前,对于消费理论的研究处于支配地位的是马歇
尔的需求理论。这种需求理论的要点是:假定消费者收入不变,消费者
所获得的商品数量依价格的升降向反方向变动。30年代以后,凯恩斯把消费问题引入到宏观经济领域,他把消费看作国民收入流通的基本形
式之一。购买消费品的支出,称为消费支出。从全社会看,一个人的支
出,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总支出等于总收入。社会总需求等于消费和
投资之和,从总需求中去掉投资支出,就是消费支出。凯恩斯在分析了
消费概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等概念,为
消费理论增添了新的含义。消费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变量。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认为,消费取决于一个人的当前收入。
这里有两个重要的概念。
一、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衡量消费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恩格尔系数其实是食
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食
品支出/个人(家庭或国家)总消费支出]×100%。恩格尔系数越高,表
示其越贫穷,恩格尔系数越低,表示其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
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
富裕。
二、消费指数
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简称消费指数,指
的是衡量所选定的一篮子消费品购买价格的指数。
消费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
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
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的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
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
高的升幅往往不受市场欢迎。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是世界各国普遍编制的一种指数,它可以
用于分析市场价格的基本动态,是政府制定物价政策和工资政策的重要依据。
关于消费,世界上还流行过如下几种消费理论。
(1)莫迪利安尼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认为,一个人在其一生中会综合考
虑消费和收入问题,消费取决于一个人一生的收入和支出的综合衡量。
(2)杜森贝利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提出,一个人的消费取决于过去的消
费和周围人群的消费。
(3)弗里德曼持久收入消费理论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消费理论提出,一个人的消费取决于他的长期
的持久性的收入。
消费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后。当时,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增长,生产技
术和市场销售方式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数量的增加,向
企业家和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怎样才能使生产
更适应市场需求,减少商品滞销,增加企业盈利。同时,在政府面前也
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即怎样避免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重演,怎样按
照J.M.凯恩斯的主张调节和稳定资本主义国民经济。在这种形势下,他
们为了加强对消费和投资变动前景的预测与研究,资产阶级消费经济
学开始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发展起来。
经济的本质是什么?经济的本质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
要,实现的方式是生产、交换,获得满足,再有新的需求,再进行新的生
产,再获得新的满足,再产生新的需要,循环再循环。
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者消费了,商家就会盈利,商家所雇的工人就
有事做,工人的工资就会相应地提高。商家想赚更多的钱,就会提高进货量,供应商就会提高产出量,供应商的工人就会有更多的工作量,他
们工资也会涨起来。供应商提高产量就要提高对原材料的需求,这样原
材料供应商就有钱赚了。最后这些工人和商人都有钱了,就会再消费,
社会消费繁荣就会刺激经济的增长。
当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人们的消费欲望达到了拐点,不需要再买
什么了,其结果就是产品过剩,物资积压,导致供大于求,就产生了通货
紧缩。商家纷纷倒闭,工人纷纷失业,经济陷入萧条,人们不再像以前
那样消费,开始存钱了。消费者一旦不花钱了,把钱存在银行,钱就不流
动,社会物质交换就会受影响,甚至停止,社会就会死气沉沉。只有将
钱投入到市场中,有人利用这些钱再去创造价值,也就是俗话说的“钱
生钱”,如此经济就会再度活跃起来。
每次的经济危机,或通货紧缩,导致经济低迷,人们对未来的生活
充满担忧,所以把钱存起来不消费,而不消费就无法刺激经济发展,导
致经济持续衰退,反过来又妨碍人们的收入增加。这是一种负向的恶性
循环。当然,对国家的影响更大,比如说,没人来银行借款消费、发展
生产,银行就没有利息,得不到回报。就目前银行的盈利模式来看,借贷
是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银行运营不畅,国家经济就会受到沉重打击。
另外,通缩导致商品愈来愈不值钱。人们更倾向于把钱拿在手上,一旦
发生一些突发事件,人们纷纷去银行取钱,由于金融系统有存款准备金
制度,存款准备金不能随意变动,如果大家恐慌性地到银行取钱,就容
易导致挤兑事件,银行有可能会破产。而银行破产,会影响到各行各业
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使国家经济受到巨大冲击。
在经济运行中存在这么一个规律。
比方说,我花100元钱在商店买
了100元钱的商品,商店拿着这100元钱去批发商那里进了100元钱的
货,批发商拿着这100元钱去工厂下了100元钱的订单,工厂拿着这100 元钱,给我发了100元钱的工资。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经济活动。
在这个完整的经济活动中,消费是诱
因,消费是启动器。
在这个闭环里,一共创造了400元钱的GDP,货币流通了4次。钱还
是那100元钱,但不论是我还是工厂,不论是商店还是批发商都感觉挣
了100元钱。并且作为消费者,我的欲望得到了满足,整个经济得到了
发展。
如果说某个环节出了问题,那么整个经济活动就会崩溃。比如说我
不再出去消费了,那么商店就挣不到钱,商店挣不到钱,就没法去批发
商那里进货,工厂就没法开工,到最后我手里虽然还有100元钱,但是我
的需求根本没有得到满足,和上面需求得到满足手里依旧有100元钱的
情况有着根本区别。
在整个环节里,商店挣不到钱,但是每天还得付出租金和人工费
用,承担商品的损耗,批发商和工厂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钱不再流
通,就没法创造GDP,经济活动就得停止,甚至崩溃。
比如新冠肺炎疫情下,作为消费者的我们,禁足在家,我们的需求
都被抑制住了。没法消费,商店没法挣到钱,商品在货架上搁着就是一
种损耗,工厂也就没有动力进行生产了。
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就会产生一种情况,手里资金不充裕
的中小企业很难在这场新冠疫情“黑天鹅”事件中存活下去。如果疫情
发生的时间足够长的话,倒闭的企业自然增多。当然,那些互联网科技
企业反而却在这次疫情下有了飞速发展,那些资金充裕的大集团,因为
资金充裕,抗风险能力强,容易存活下去。
关于消费,我们还需要了解消费者的消费类型。
消费者的消费类型分为三种:
(1)计划型。按家庭收入的实际情况和夫妻生活目标制定计划,消
费时大致按计划进行,非常理智,很少出现盲目和突击性消费。
(2)随意型。这种类型的人完全按个人喜好和临时兴趣进行消费,
较少考虑整体消费效益,所谓“钱多多花,钱少少花”是这部分人的突出
特点,较易出现盲目和浪费性消费。
(3)节俭型。消费时精打细算,能省即省。这一类型的消费方式能
够使家庭逐渐殷实,然而过于节俭的意识有时可能因过量购买便宜货
而造成积压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