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公司的成功——无论是科技巨头还是百年老店——都可以归结为它的护城河。无论是网络效应、用户迁移成本,还是规模经济,护城河最终让公司能够逃避竞争的自然法则,并可持续地捕获价值。
虽然对于加密货币投资者来说,防御性通常是事后才考虑的因素,但我认为在当前的市场背景下,护城河的概念更加重要。这是因为加密应用中有三种独特的结构性差异:
· 可分叉性:应用程序的可分叉性意味着加密市场的进入壁垒更低。
· 可组合性:由于应用和协议具有互操作性,用户的转换成本本质上更低。
· 基于代币的用户获取:使用代币激励作为有效的用户获取工具意味着加密项目的客户获取成本(CAC)结构性地更低。
这些独特的属性共同加速了加密应用的竞争法则。一旦一个应用程序开启了「收费开关」,不仅会有无数其他无法区分的应用程序提供类似但更便宜的用户体验,而且甚至可能会有一些应用程序通过代币补贴和积分来补贴用户。
从逻辑上推导下去,在没有护城河的情况下,99% 的应用程序将不可避免地陷入一场「价格战」,从而无法避免商品化的命运。
虽然我们在传统市场中有很多理解护城河的先例和启发,但我们缺乏能够解释这些结构性差异的相应框架。本文旨在填补这一空白,深入探讨构成可持续护城河的根本要素,并由此识别出能够可持续捕获价值的少数应用程序。